顶点笔趣阁 > 从砖拍易中海开始调教四合院 > 第112章 野钓

第112章 野钓


第一百一十二章  野钓
  离开徐老家,两个人骑着自行车,来到位于王家村半道的河沟。
  此刻,小河里的水只有一半,部分地区还是可以钓鱼。
  还有周末放假的几个小学生,在河边嬉戏玩耍,甚至他们还找到小河岔口,用淤泥堵上河道,开始舀水摸鱼。
  王根生笑着走过去,对着孩子们喊道。
  “你们离河沟那边远一点,那边水可深,掉进去了多危险。”
  其中一个十来岁的小学生,高声喊叫着。
  “不怕不怕,我会游泳。”
  其他的几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子,此刻已经浑身是泥,脸蛋也脏兮兮的。
  还在一桶一桶的从小岔口向外舀着水。
  “叔叔要在水深的那边去钓鱼,一会如果我钓的大,可以来找你们换一些小鱼怎么样?”
  “好,好。”
  “好。”
  几个小孩子乐开了花,纷纷嚷叫着好。
  大鱼肉多他们当然都想要大鱼。
  只是这小岔口,最多只是巴掌大小的鱼,更多的还是小鱼仔。
  然而,王根生更想要的是数量。
  即便是鱼仔很小,只要放进了生态鱼塘里,很快也就可以长大。
  王根生的生态小鱼塘里,也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放进去的鱼,长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再生长了。
  必须要王根生将它捞出来,才能有下一条小鱼苗开始生长。
  并且在生态鱼塘中的鱼,即便是长大了也不会下仔。养的时间再长,也没有生殖的能力。
  只能向里面灌输小鱼苗,才能保证有收获!
  看着这群泥孩子,何雨水脸上也露出甜蜜的笑容。
  口中还在小声感慨着:“以后,我们要生几个孩子呢?”
  “雨水,你喜欢孩子吗?”
  何雨水满脸俏红,轻轻的点点头。
  “他们好可爱啊。”
  “呵呵,也能气得你跺脚!如果你觉得可爱的话,我们也可以今晚回去生啊?”
  这话说的何雨水满脸充血,左右看了看,还好身边没有人听到,要不然肯定更加的害羞。
  在这宽阔地带,何雨水就放开了心性,追在王根生身后就要打他。
  “别,别动手,别动手,我手里可拿着鱼竿呢!一不小心,鱼钩挂在你身上可疼。”
  “好啦,我们赶快钓鱼吧,我不打你了。”
  找了一个朝阳的座钓位,王根生调整好鱼竿,开始拿小桶装了一点河水,拌起了饵料。
  王根生手里有很多的玉米粉,所以也不吝惜打窝子。
  一把一把的棒子面,扔进小河沟里,很快就聚起了一窝鱼。
  何雨水那里也欢快的叫着:
  “你快点钓鱼上来吧,我这里调料可都准备好啦,就等着你的鱼到位了。”
  “你瞧好吧。”
  自己手上的鱼饵已经醒好,王根生先连抽3杆大饵,不管收获,就当是先喂鱼。
  很快,鱼漂就给了反应。3杆下去,果然开始连杆,何雨水来回跑着接鱼都走不及。
  干脆叫来一个泥孩子,专门站在中间帮忙来回拿鱼。
  这种钓上来的鱼,多是巴掌大的板鲫。鳞片发黄,皮毛颜色十分漂亮。
  何雨水双手翻飞,不时的将胡椒粉、花椒粉,孜然面撒在鱼身上,最后再撒上一点盐花。
  等材料放好之后,鱼也烤的差不多,她拿一个小托盘盛上。继续开始烤制下一条。
  三个人的配合显得很是默契。
  只是,泥孩子总是偷偷的看着盘里的烤鱼,馋地偷偷吞咽口水。
  何雨水和王根生之间,更像是新婚的小夫妻。
  每一次,何雨水看向王根生的背影,眼神中流露出的都是甜蜜。
  钓上来的这种鲫鱼,是王根生最不想要的,因为这种鱼,即便是在系统小鱼塘里也长不很大,收益率比较低。
  收获远远比不上鲤鱼和草鱼。
  这还是王根生特意,找到一个比较深的河道打窝,也只是想要钓些鲤鱼和草鱼。
  哪怕是本地鲶鱼也好。
  但事情就是这样,你想要的和所得到的总有不少差距。
  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,或许是因为幸运糖果的效用吧。
  那个年龄最大的泥孩子,手抓着几条小草鱼跑过来。
  “叔叔,你看看我们那边有好多这种小鱼,我们可以都抓起来,跟你换烤鱼吃吗?”
  王根生看了一眼,一拍大腿。
  “好,有多少换多少。”
  那孩子立刻喜滋滋的跑回去,通知小伙伴们加油干,一会可以换烤鱼吃
  何雨水同样是满脸笑容,看着跑回去的泥孩子,也出言鼓励旁边站着的一个。
  “一会通知你那叔叔,让他再多要钓一些,待会让他给你两条烤鱼。”
  那帮忙的泥孩子,脸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,蹦跳的更高了。
  来回跑动的速度也更快。
  “叔叔,叔叔,姐姐说你钓的鱼还不够,让你速度再快一点。等一下,咱们一起吃烤鱼。”
  “好,一会你再去多捡一点柴,看叔叔给你们钓一条大鱼,让姐姐给你烤上。保证让你一个人吃不完。”
  “好勒,一定要钓大鱼呦!”
  说完他又跑去捡枯树枝了。
  跑地远远的,直到看不到身影,何雨水还有些担忧。
  “他会不会跑丢了吧,或者是迷路?”
  “你想多了雨水,他们可就在这里长大,别说他自己跑出去,就是你把他领出去,在这五里范围随便扔个地方,他都能比你先找到家。
  这年代的家长可不担心孩子跑丢。
  甚至,都没有时间看着孩子,直到吃饭的时候大声吆喝一声。
  孩子们就自己跑回家了。
  就算是不跑回家的,也都能自己找食吃。
  这时的孩子都叫野孩子,或者是跟王根生那样叫泥孩子。
  因为这年代的乡村还是比较贫困,孩子下河摸鱼,上树去掏鸟窝,那都是家常便饭,就连草丛里的蛤蟆与蛇,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午饭。
  别问王根生是怎么知道的?
  因为比他稍大的那些孩子们,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。
  可王根生上学的时候,那种日子就再也找不到了。
  看见河中的鱼漂一下子没了影,何雨柱激动的拍着王根生的肩膀叫道:
  “根生,快提干,鱼上钩了!”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61788083_20201909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