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古代当小族长 > 第76章 第七六章

第76章 第七六章


第七六章

        汴京为中心,  最先受到清洗的就是周围的大地主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官吏和衙役负责丈量土地,管理记录在册,分别一式三份,  收归户部,  存放当地。

        金家军和东厂人马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,  负责打杀抄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比如这次抄家,抄的就是距离汴京百里之外的荷花县城世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小世家不入流,  只因和大家族有亲情关系,  却根扎此地数代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家在荷花县繁衍生息,是当地的有名的慈善人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年都会有灾民,  冬天降雪,地上找不到任何吃食,  当地不少老百姓迫于无奈,  只能四处行讨流落灾民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家是小世家,  对于名声非常的珍重,每年都会放陈粮,  熬粥救济灾民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地的老百姓都口口称:“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呀!”

        而马家拥有的良田,从原来几百亩,到现在已经占领了荷花县一半以上的良田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地老百姓过得如此辛苦,不就是因为手中没有良田,当种地的老百姓没有地可以种,也没有做工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普普通通的老百姓,除了当灾民怎么活?就算出去找到活干也是被压榨的免费劳动力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事情看懂的人少,普通的老百姓都记住了马家的恩情,  他们还要租种马家的田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却完全没有意识到马家的田地,都是原来属于他们的田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小世家,马栋梁想把家族发展壮大,  特意和中流世家秦家联姻,可以说壮大之日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汴京发布下来的政令,马栋梁作为马家家主,当然不愿意以后交那么多的税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得到消息以后,马家主就已经开始行动了,在荷花县到处宣扬:皇上想要灭了马家,他们以后就不能再照顾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反正就是各种危言耸听的话,导致了荷花县的老百姓们都有和马家家主共同进退的想法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与马家,共同进退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得感谢马家夫人的多年的照顾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就算来了官老爷我们也跟他拼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老百姓想连世家大族都活不下来,更别提最底层的老百姓了,而且在舆论的操控下,老百姓们就有一种此时不报恩更待何时,就是白眼狼的感觉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家主信心满满,就满城的老百姓护着,而且借此机会还能给上面的主家,提供一个把柄。

        到时候借此发挥,非得让皇帝收回命令!

        皇上说是金口玉言,但是在朝堂当中皇上改口,甚至皇上被众臣逼着写罪己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说明了皇权和官员手中的权力其实是相互压制的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在汴京出发的人马,抵达荷花县,就看见一群老百姓们拿着叉子木头,锄头,一副要拼命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家主却躲在这群老百姓的身后,静悄悄的看着情况的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 金家军的小将领直接让人扔出去一枚地雷,扔到空地上就听轰隆隆一声,地面都被炸烂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放下武器,我们有如此神兵利器,杀你们不费吹灰之力,不要被别人当枪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新皇,是当年的金宝小侯爷,他会害你们吗?难道不听一听真正的政策是什么吗?这可都是为全天下老百姓着想好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小将领大声的喊道,手中又有如此武器,让众人不得不冷静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被地雷吓的老百姓们手中的‘武器’都掉到了地上,脸色大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原来是当年的小侯爷……小侯爷当年救过我的命,我不能反抗皇帝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对对,当年我们全家全靠小侯爷给的工钱,要不是当年给的工钱,现在全家都饿死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俺们不反抗,但是马家是好人家呀!”

        老百姓们都是知恩图报的善良人,有不善良的人也被迫善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一群鼠目寸光的人,咱家都不屑的骂你们,也不想想现在没有田地种,田地是能飞吗?

        田地到了谁的手中,最后是谁受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和摄政王好心好意,历经千难万险,终于为天下老百姓减轻负担。你们这样就这样报答皇上?”

        东厂出生的小太监伸出兰花指指着土里土气的老百姓,嘴里的话虽然难听,却让老百姓听出真话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家主可不允许老百姓们反映过来,挺身而出,带着众多家仆,说是家仆其实相当于私兵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休得胡言乱语,我们马家从来就没有祸害过当地的老百姓!”

        马家主高声的喊道,同时表现出自己的不服气,辛辛苦苦自己买的田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皇上可没有说不能种地,下达的命令是丈量土地,摊丁入亩,种多少地拿多少税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在场的所有老百姓,以后皇上取消了人头税,种多少地掏多少税,这就是皇上的规定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官员和读书人也没有特权,对于土地税收这方面人人平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东厂的小太监高声喊道,比嗓门他们这些小太监可都是练过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老百姓们窃窃私语,你一言我一句,大家再相互的讨论,越讨论越觉得,以后要是不种地也不用拿那么多的税,真不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家主躲在家仆中间,十分生气的喊道:“这是我们马家辛辛苦苦历经几代人买下的土地,马家有读书人,不需要交税,如果读书人取得功名还需要交田地的税,以后谁还想读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整个天下都属于宝帝!爱读不读呗,反正你们家的读书人也已经被剥夺功名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冲!皇帝有命,敢阻挠此事的人杀无赦!杀出个朗朗乾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金家军和东厂太监们是竞争对手,说行动就行动,论武力论装备,还有练武功,都要比小小世家强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小世家就有如此势利,能集结出几百私兵,可想盘旋千年之久的世家大族会有什么样的势力。

        人肉架不住地雷,降维式的打击,马家被冲散,纷纷落入法网。

        躲在身后的小官吏们擦着一脑门的汗水,带出三本书册,来丈量土地,作为今年交税的证据。

        马家被砍杀大半,吓得普通的老百姓们瑟瑟发抖,他们真的是觉得自己胆大包天,竟敢做这种傻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武力的威胁下,各村庄的里正带领着小管理们,只用了三天的时间,就丈量完所有的土地,并且记录在册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记录的册子每一个村庄都有里正签字画押,证明所测量的土地面积没有出错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后在小官吏们的讲解下,荷花县的老百姓们全部都恍然大悟,原来迷迷糊糊的政策,解释清楚之后才发现对老百姓究竟有怎样的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呜呜呜……俺的大妮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有感性的男人开始大哭起来,想想那在灾难时刻被抛弃的女儿。

        贫穷的底层老百姓们经常会出现溺杀女婴的事情,就为了减少人头税。

        溺杀女婴的事情,里正或者是村长看来,情有可原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存在,女儿养大也是泼出去的水,而且每年还要花钱交税。

        各地都出现了‘妖塔’,就是把女婴扔进去镇压,不管死活也就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还要把女婴世世代代镇压,就是警戒女婴不要再投胎到自己家,吓唬女婴。

        几天的时间,老百姓们了解的越清楚,脸上带着笑容就越多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照新税收,不少的人家都能省下银子,日子将会好过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马家也被抄了家,超出来的陈粮把老鼠都养得肥硕像只猫。

        抬出来的金银财宝,更是数不清,要莲花县的老百姓们都看热闹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像荷花县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都架不住武力的碾压呀,哪怕有再多的磨难,因为金宝和摄政王的支持,税制改革都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新帝颁布新政策,带着和前朝不一样的霸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宝帝和摄政王也不在乎世家大族的反抗声音,屠杀了也不止一个家族。

        血腥味环绕在整个王朝的上空,不少传承几百年的世家都沦为虚无。

        倒是有几个千年的世家看事情比较准,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审判。

        税制改革有条不紊的执行下去,只用了将近多半年的时间,丈量了全天下的土地,搜光了非暴力不合作人家的家财万贯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一箱接着一箱的金银珠宝通通送进国库,派出去的军队和东厂押送丈量土地的册子回京。

        国库都已经装满了三个了,甚至都在加紧在修筑几个大的国库。就连宝帝的私库,都是满满当当的装满了好几个。

        半年的时间过去了,宝帝和摄政王双王摄政的画面,官员们看的多了也觉得挺舒服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由于朝廷官员数量非常少,地方的官员也有不少被砍杀,因为都是贪官污吏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导致了朝廷的官员数量很少,一个官员分身乏术,却要干很多的活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的官员们还有时间喝茶水聊聊天,晚上的时候相约花楼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宝帝和摄政王真拿官员们当牲口用啊,不要说喝花酒,这些官员们每天晚上就想睡一觉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天早上起来睁开眼睛,不少的官员都在庆幸自己又活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官员们的夫人却很开心:‘老老实实的在家呆着,多好多省心~’

        不少的官员们实在是撑不住了,干几份活去拿一份俸禄,不值得,不值得!

        哪怕是再贪权的官员,也是觉得还是找人分担比较好。

        ~~~~~~

        早朝,金銮殿,宝帝还在打着哈欠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有本启奏,无本退朝~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有本奏,朝廷官员紧缺,还请皇上召开会试科举,为朝廷广纳人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吏部尚书刘惇只要想起自己那掉光的头顶,就忍不住老泪横流啊,太惨了,老了老了这么辛勤劳动。

        朝堂上的官员们纷纷响应,对,没错,赶紧来新人吧!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97016916_14736911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