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笔趣阁 > 清平天下 > 第三十一章左右为难

第三十一章左右为难


这日清晨,李清等新一届的三十名学子在一间宽敞的教室之中,正襟危坐。从今天开始,他们便要正式上课学习了。

同时,今天也是他们和自己的主责教习以及辅助教习见面的日子。第一次见面,当然要表现的好一点,第一印象分,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东西啊!

不多时,一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男子,面容冷峻,长得很高很瘦,身穿一席紫衣,手里拿着一份卷宗,带着十余名身穿白衣的教习,昂首阔步的走了进来。

“我叫杨定方,暂时是你们的主责教习,月考之后,就变成了你们甲班的主责教习了。这十几名辅助教习将和我一样,一直带你们这一届的甲班。”这名男子进来之后,便开始自我介绍道。

听完他的话,众人是议论纷纷。

“怎么会是他啊?哎,我们的运气可真不好啊!”

“怎么是这个固执的家伙呢,这一个月,我们有苦吃了。”

一名学子起身,对着杨定方出言问道:“杨教习,我们乙班的主责教习和辅助教习是谁啊?我们可不可以提前认识一下啊?”

“呵呵!这位同学,你想认识他们?干嘛啊?打算月考之后去乙班,提前混个脸熟吗?若你还没开始学习,考试,就抱有这样的想法,那我觉得,你也不用学了。我可以直接给你打个招呼,提前安排你过去。你觉得怎么样?”杨定方对着这名学子,嗤之以鼻地说道。

冒昧的问了一句,答案没得到,却触了一鼻子灰,让这名学子的心中十分不爽。

但也只能小声地嘟囔道:“早知道这样,我就不问了。这个杨定方,说话丝毫不给对方留情面,怪不得二叔说他不得志呢。哼,活该!”

虽然这名学子说话的声音很小,杨定方是完全听不到的,但是,杨定方毕竟是在官场上沉浮过多年的人了。

只需要一个眼神,便能明白这些十几岁孩子的想法。

只是他现在,对这些事情习以为常了而已,要是在年轻个几岁,一定会和他们争执到底。

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都会变成这样的。那些年轻时,争的脸红脖子粗的事情,到了年长之时,都变成了一笑而过。

不是没骨气了,只是被迫适应了这样的生活。

杨定方叹了一口气之后,便接着说道:“我曾经担任过县丞,县令,州司马,刑部郎中等职。可以教你们关于律法,礼仪,治理等方面的知识。若上课的时候,你们有那些问题听不懂,下课的时候,随时可以来问我。我保证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”

然后,杨定方又指着身旁一名人高马大的教习说道:“这位是白教习,曾经担任过军队中的旅帅,兵部员外郎等职,可以教你们关于兵法策略,军队中的武艺,骑术等方面的知识。”

接着,又指着身边下一名老态龙钟的老者说道:“这位是李教习,青州知名的学者,可以帮助你们解读先贤的文学名著。”......

待杨定方将这十几名辅助教习一一介绍完毕之后,便继续说道:“这一个月,你们将是我的学生。一个月之后,只有甲班的学子,我才承认他是我的学生。剩下的人,别说我教过你,都去乙班了,我丢不起这个人!

从现在开始,我们便正式上课了。我提醒一点:我讲的东西,只讲一遍。都好好的给我听着,别下课的时候,问东问西的。

下面,我就开始说一说大顺王朝的律法。

所谓律法,国之根本。我朝共有六律律法,分别是:吏律、户律、礼律、兵律、刑律、工律......”

一个时辰之后,杨定方的讲课便结束了。

只见他拿着自己的东西,朝着食堂方向,匆匆而去。

人是铁,饭是钢!一顿不吃饿得慌!

李清正在自己的座位之上,回味刚才杨定方所讲的内容。

不得不说,杨定方的讲课能力还是很不错的。枯燥无味的六律律法,经过他的口讲出,竟然带有那么一丝有趣的味道。让李清都不自觉的沉浸了进去。

而这时,邴曲来到李清的身边,对其问道:“清兄,你加入社团了吗?”

李清回道:“社团?干什么的?”

邴曲嘿嘿一笑,说道:“我猜你就不清楚。故而,才来和你说一说的。走,我们一起去吃饭,边吃边说。”

......

半个时辰之后,李清躺在自己的床上午休片刻。

只是无论他怎么‘辗转反侧’,就是睡不着。倒不是他的心里想哪位小姐姐了,主要是因为刚才吃饭的时候,邴曲所说的那些内容,让李清太过于纠结了。

本来以为到了青州书院里,就这么几个学子,李清可以安安稳稳地读书练武了。

没想到,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!

这青州书院,虽然学子不多,百八十名的,但事还真不少,竟然学会‘拉帮结派’了。

最头疼的是,书院不会只是朝廷的一个缩影吧?

能进青州书院的学子,要么家里是名门望族,要么家里是官宦世家,再要么家里也是富商大户。这些人,才是书院学子的主要组成力量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小撮人,他们则是那些小小的世家子弟。也就是以上三家口中所说的‘寒门子弟’。

这些寒门子弟,倒不是真的家徒四壁的那种,真的家徒四壁的那些,书都没得读,是进不到青州书院的。

书院建立之初,大家都是学子,家里的人,大多也都相互认识,彼此之间还能稍微克制一下,做到表面上的和平相处;但随着时间变长,家族的本质便暴露了出来。

官宦世家的学子十分看不惯富商大户学子的做派,动不动就出钱,有钱了不起啊?我们家还有权呢?

而名门望族的学子十分看不惯官宦世家学子的做法,不就是家里有人做官的吗?嘚瑟什么啊?好像谁家以前没有似的?

而富商大户的学子则十分看不惯名门望族学子的做法,家里也没人做官,大家身份都差不多,没钱还爱在我面前装?

是而,在他们的‘相互看不起’之下,‘寒门子弟’崛起了。

凭着他们那坚韧不拔,刻苦读书,精力充沛的优势,‘寒门子弟’成为了青州书院推向朝廷最多的那个群体。

这时,名门望族,官宦世家和富商大户的子弟才明白过来:自己的争斗,造就了他人。

但此时已经是为时已晚了。因为这里不是外面的世界,书院里,一切只讲学习成绩,‘寒门子弟’以高不可攀的学习成绩,压倒一切。

为了对抗‘寒门子弟’,名门望族,官宦世家和富商大户的子弟组建了一个名为‘夺耀’的社团。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个社团的目的,他们只是想夺回属于他们曾经的那份荣耀。

人多力量大,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

自从‘夺耀’社团建立之后,‘寒门子弟’便处处受到了挤压。随着‘寒门子弟’中,一个又一个的优秀学子毕业了,‘寒门子弟’的处境岌岌可危。

对于这种情况,‘寒门子弟’知道不能在坐以待毙了,要进行了反击,是而,他们也建立了一个叫做‘争辉’的社团,用来对抗‘夺耀’。

争辉,争辉。争的以前的辉煌。

青州书院对于这种情况,保持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。

有竞争,才有动力,只要不违规,不过火就行!

邴曲属于‘寒门子弟’哪一方,家中有点关系,提前知道了消息,便早早的加入了‘争辉’社团。

而李清家,既不属于名门望族,官宦世家和富商大户,也不属于‘寒门子弟’。

准确的说,他们家只是一个暴发户而已。

是而,他并没有得到这种消息。

邴曲和他说这些话的目的,便是想拉他进入‘争辉’社团。

倒不是邴曲提前知道李清有多么厉害,只是他谨遵了‘争辉’社团的那句名言:多一个人,便会多一份力量,谁知道在什么时候,谁就会用得上呢?

青州书院是全封闭式管理的,学子的人数,实在是太少了。

拉来一个,便壮大一分。

然而,李清并没有立即答复邴曲,只是委婉的说要考虑几天。

这也是人之常情的,能进书院的学子,没有混子!都有自己的打算。

进‘争辉’社团有进‘争辉’社团的好处,在离开了书院之后,这份情,依然会存在着。换句话说,在以后的朝廷里,这份情谊,有可能就是自己的‘敲门砖’。

而不进社团也有不进社团的好处,那就是在书院之内,能减少很多麻烦的事情。

是故,此事让李清犹豫不决,辗转反侧。

倒不是李清怕事,只是李清怕入了‘争辉’社团,耽误自己正常的读书练武。

不知不觉之中,半个时辰的时间过去了。

李清还未睡着,便要起身去上下午的武艺课了。

文和武一同学习,是青州书院的特色之一。


  (https://www.ddbqgtxt.cc/chapter/97072190_74896533.html)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ddbqgtxt.cc。顶点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ddbqgtxt.cc